大腸癌篩查揪出近5500宗大腸腺瘤及大腸癌 恆常化計劃擴展到50至75歲

社會

發布時間: 2018/07/30 17:55

最後更新: 2018/07/31 13:00

分享:

分享:

大腸癌篩查計劃恆常化,分階段擴展至50至75歲。

大腸癌是香港癌症殺手,衞生署今日公佈將大腸癌篩查先導計劃恆常化,由目前的61至70歲,未來5年分階段逐步擴展至50至75歲,但就未有具體階段時間表。不過,先導計劃推行至今22個月,覆蓋率不足10%,署方指會繼續加強宣傳。

恆常化計劃第一階段將由下周一(8月6日)開始實施,預計未來5年總開支為9億4千萬元;並會分3個階段進行,第一階段為年滿61至75歲人士(1946至1955年出生);第二階段為年滿56至75歲人士;第三階段為50至75歲人士。參加者將以其出生年份計算其參加資格,而非其出生月份及日子;而1942年出生人士因年滿75歲,須於今年內參加。

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總監黃加慶醫生表示,擴展至50歲至75歲是政府癌症預防及普查專家工作小組參考國際建議訂立,相信計劃恆常化後,合資格人士達255萬,總受惠人數比現時高3倍。 

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監察及流行病學處主任程卓端醫生則稱,目標參加率為15%,預計未來5年每年會識別650宗大腸癌及6500宗大腸腺瘤。

至於何時會開展第二及第三階段,黃加慶則表示,現時未有時間表,需要按步就班方推展計劃,認為需視乎第一階段反應及服務容量。他稱,預計計劃恆常化後短時間會受歡迎,署方會加強宣傳,比如邀請專科醫生鼓勵患者參與。

不過,截至本月26日,先導計劃目標篩查者的61至70歲人士有82萬人,但參加率僅9.5%,與當初目標參加率的30%有差距。程卓端解釋,先導計劃並未完結,尚餘14個月,亦非所有人從一開始便參加計劃;認為計劃至今成效及反應正面。

截至本月26日,已登記基層醫療醫生人數為685名,當中不收取額外費者佔97%;已登記的大腸鏡醫生為170名,沒有切除瘜肉或組織者中,有81%不收取額外費用。

參加者首先進行大便隱血測試,檢查是否有肉眼看不到的微量血液,如結果呈陽性,則需接受大腸鏡檢查;如屬陰性,則宜留意症狀,每兩年再接受測試。

先導計劃截至3月26日,共發現4966宗大腸腺瘤及458宗大腸癌個案;如發現大便有隱血,大腸鏡平均輪候時間約3星期。